回收难”成为行业发展瓶颈
回收难”成为行业发展瓶颈
“回收难”一直是困扰我国报废汽车产业的痛点。虽然我国报废汽车量保持高速增长,但汽车报废率仍偏低,仅为保有量的4%左右,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%-8%的水平,而回收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0.5%-1%,远低于发达国家5%-7%的水平。
从我国汽车报废量来看,我国已开始逐步进入汽车报废的高峰期。资料显示,2010-2014年我国汽车注销量分别约为364万辆、448万辆、468万辆、535万辆、880万辆,但同期登记在案的拆解量分别为200多万辆、100多万辆、60万辆、137万辆和510万辆。注销量和拆解量的差值中,有一部分进入灰色地带,作为旧配件、拼装车等非法回流汽车市场。
“我国的汽车拆解行业发展起步于80年代,目前正规汽车拆解企业利润极低。汽车回收率低制约正规拆解企业发展。‘假过户’、‘假转籍’、‘假异地报废’现象依旧存在,目前理论上每年将有300万辆报废汽车进入报废周期,但是实际上每年只有40%的报废车辆进入报废回收程序。目前我国每年的报废车辆中,有50%-60%流入了黑市以及非法的汽车回收拆解企业”。卓创咨询分析师范若薇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说道。
目前我国的汽车拆解企业年拆解汽车一般在1000辆-2000辆,而国外成熟市场,年平均拆解量为6万-8万辆。同时,精细化程度低不仅会影响企业利润,而且会造成恶性循环。
“汽车拆解手段为手工拆解和手工切割,拆解效率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,这就导致利润工减越小的企业越压低价格收购报废汽车,而低价收购的前提下越难收车,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。”范若薇说道。